研究生写科技论文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我就年复一年地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如何做,这样很多年了。迫于生存和年龄的增长,我用于改文章的时间在逐渐减少,而经验总是在积累,于是总结出一些常规的建议,分享一下。
首先,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写文章
论文是一个人的作品,一旦公开发表,就会「白纸黑字」地伴随他一生,因此要非常认真地对待写作中的一切事情。具体到写作态度,我认为应该以利他主义对待论文,就是审稿时要让编辑和审稿人能够顺利读完你的作品,并弄清楚大体意思和闪光点,这个非常重要,就像要给人一见钟情的好感觉,不对这个作品反感。为此,要把文字写好,要把图表做得美观,要认真检查拼写和语法,等等。可以说这是老生常谈,但作者写作时会不由自主地落到以自我表达为中心的态度,赶快写完投出去碰运气吧,这样做很难有好运气。换位思考一下,编辑和审稿人一年要审多少稿件,你粗制滥造的文章他们根本不愿意看,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你是轻而易举的。不要拿「是金子总要发光」自欺欺人,编辑是个职业,应该说编辑多数会尽职尽责,但有多少慧眼识得石头包着的金子,则很难说,所以一定要让编辑和审稿人读你的文章如「炎炎夏日里的冰啤酒」一样痛快,这就是利他主义,利他的同时也利己。
作者是否应该对编辑和审稿人低声下气呢
当然不必要。我看到有的人在修改说明中对审稿人客气到了低声下气的地步,说审稿意见如何如何有价值,对作者的工作有指导意义等等,至于吗?审稿人同时也是作者,他只是提出一些属于他自己的看法和参考建议,并不一定正确,哪有什么「指导意义」?不要把在中国习惯了对上级的阿谀奉承用到这里!在你修改完文章后,要写Coverletter给编辑,简要说明你所做的主要修改之处,让他对你的修改有个大致了解,具体的修改或者反驳在Response to reviewers comments里详细说明。我写这个Response时是不写抬头的,因为你不知道是谁审了你的文章,我就把文章题目和编号列出来,直接在下面列出对审稿意见的回答,此时我会把每一条审稿意见列出,并在下面用醒目的「Reply」标出我的看法,并说明在修改稿的第几页第几行中作出了修改。
修改文章要深思熟虑,不要急于返回
很多作者急于发表文章,草草回答了问题,也不管对不对就反馈回去,这样是在冒险。有的问题也许审稿人没有讲清楚,或者作者的理解与审稿人有所偏差,那么应该通过编辑和审稿人沟通以明确审稿人的关注点,不要猜测,万一猜错了,你的回答和审稿人的关注南辕北辙,那你的文章就危险了。只要在规定修改期限内返回就行,如果应该有重要修改,你返回得太快会让人怀疑。对于审稿意见要认真思考,大多数意见是有益的,要在文章中做出补充,不能嫌麻烦。
回答问题要直截了当,不要兜圈子
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时,要冷静,千万不要随便认为审稿人是在刁难,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审稿人并不认识作者,不可能刁难,出于职业道德也一般不会这样。那么,作者就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否补充和改善,如果不能,就实话实说,也把不能的理由引经据典地讲给审稿人,态度很谦虚,此时只能听天由命了。最应该避免的是,对于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不直面问题,兜圈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带来坏的影响。
关于所谓的套话,也要自己写,不要从网上抄
虽然在Coverletter中有些客套话,但最好还是自己写,这样自己知道说了什么,对其中的感情色彩也有把握。你知道网上下载的所谓「模板」的作者是什么水平吗?人家写那段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刚开始写文章的研究生喜欢这样「走近路」,其实这样的近路没什么意义,因为外人可以从行文风格上很容易看出来哪些是抄的、哪些是自己写的。我审稿时经常发现,读引言的前半部分时,感觉特流畅,往后边涉及到自己工作的介绍时就不行了,到讨论的时候则更差了,这很明显是在引言中「借鉴」了别人的文字。其实,每一次与编辑的交流信件都是一个锻炼。
最后一点,通过修改文章要提升作者的学术独立能力
不管是老师说的,还是同学讲的,还是网上下载的,都只是片段,自己的工作自己最清楚,所以要学会独立判断、独立分析、独立完成文章修改,否则到毕业也还是个不合格的科研半成品。有的研究生就是想混个文凭,所以事事都想走捷径,根本就没想过什么独立能力,但科学是严肃的,做了这个事,就要按照其规则行事
想当年,我的「自编自导自演」博士期间,什么都是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虽然苦了些,但锻炼出来了实实在在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大家会同意我的观点。
本文转于科学网博客,作者:徐耀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939-77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