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观后感

今天看了十二公民,感觉很震憾!毫不客气的说,在我心中,十二公民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二,另外一部就是天注定。当然我最喜欢的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和喜剧之王也能排上号。

剧情

十二公民是翻拍自十二怒汉,十二怒汉没看过,看过十二公民之后,打算好好的看看十二怒汉和十二怒汉大审判。

十二公民的场景很小,有点像话剧,这也难怪,导演徐昂本身就是话剧导演,这也是他的第一部银幕作品。

十二公民的剧情很简单,讲述了某高校模拟法庭,正就社会上不久前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件展开辩论。案件的嫌疑人是某房地产商收养的富二代,其生父是来自河南的务工人员。案发当晚,有人听到富二代和其生父发生激烈争吵,随后生父被人在家中杀害。学生们围绕嫌疑人是否有罪展开激烈辩论,而他们的父亲作为陪审团观摩整个法庭的审判过程。休庭期间,12名陪审员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展开讨论,他们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得出结论,而且需要全票通过嫌疑人是否有罪。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背景。大家普遍希望尽快敷衍了事,谁知第一轮投票过后,只有8号陪审员(何冰 饰)认为嫌疑人无罪。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奚落戏谑、有的人摇摆不定、有的则固执己见。这是一场关于良心和道义的鏖战……(来自豆瓣

感悟一:科研应该求真

感悟之一就是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十二位公民一样,尤其是八号公民,能够本着怀疑一切,求真一切的态度,那么做科研没有什么困难的。

科研就是一场怀疑一切,证明一切的道路。前人的成果不能不借鉴,但是更不能一味的借鉴。在学习的同时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学习。

挑刺虽然很惹人烦,很讨人厌,但是如果一味的顺从,那么与科研可能就要拜拜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科研是什么,其实科研很简单。有很多人一查询,这也做过了,那个也做过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要你想到的,基本上都已经做过了。如果自己想到的,别人没有做过,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天才,二是神经。但是很多时候神经和天才是相通的。绝大部人还是一般人,因此我们做的,尤其是研究生做的,基本是在重复前人的工作。

但是另人做过了我们就不能做吗?!不!重复前人的工作就没有意义吗?!不!

别人做过的,可能方法不同,换一种方法就是一种新的科研。别人做过的,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再补充就是科研。科研其实就是不断发现,完善和补充的过程。什么是博士,就是这样

但是科研不是胡吹瞎扯,一定要本着求真的态度。正如十二公民中的那样,不能因为表象而忽略了事实的真相。一定求真。怀疑也不是瞎怀疑,是有事实基础的。瞎怀疑那是扯了,在本着寻求事实的基础上,怀疑一切。怀疑是为了求真,是为了探求事实的本质和真相。

感悟二:中国应该多有这样的公民

如果中国能多些这样公民,不要随大流,那么中国何愁不富强,何愁不民主?!

但是现实是,绝大多数人都随了大流。但是作为学者和科研人员,还是应该本着自己的本心出发,不要专家最后成了砖家…

……

  • 本博客文章如未特别说明,皆为本站原创,默认采用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协议
  •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