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速览:美国首例小弟弟移植年内可能实现

打算把自己看过的一些科技新闻和有趣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有时间就搞吧,但是可能有时候时间真的不多。

美国首例小弟弟移植年内可能实现

From left, Dr. W.P. Andrew Lee, Dr. Richard J. Redett and Dr. Gerald Brandacher at Johns Hopkins Hospital in Baltimore.

一位美国大兵阿富汗的炸弹袭击中小弟弟严重受伤,功能没法恢复了。不过来自 Baltimore 的 Johns Hopkins Hospital 医院的三位医生可能会为其实行阴茎移植,最迟年内,最快在 11 月份即可实行手术。供来来自一位死者,三位主刀医生希望移植的小弟弟能在几个月内恢复工具,先是最基本的嘘嘘功能,其次是感觉,最终希望能有性能力。

历史上也有过两例类似的报道,一个是 2006 年中国进行的,不过失败了;一个去年是南非实施的。2006 年中国进行的那例手术失败的原因是患者手术几周后要求去除的,因为有心理阴影。不过也能理解,这要XXOO时总有隔壁老王的即视感啊。南非那例很成功,现在患者已为人父。

目前阴茎移植只提供给战争受伤的患者,不为变性人服务,但是说不定将来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看来将来葵花宝典人士也有救了,但是那种想换个大号的,我想就别奢求了,毕竟货源有限。

手术费大约 20万-40万美元之间,不过费用第一次手术费医院买单。手术大约需要 12 个小时,需要缝合 2-6 条神经,6-7条血管。

DNA 存储信息可达千年

From left, Luis Ceze, one of the designers of the new DNA storage system; Douglas Carmean, a designer of computers at Microsoft; and Karin Strauss, a Microsoft computer archit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 CreditDavid Ryd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计算机数据最终可能会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通过编码的形式整合到有分子中,形成一个新的核酸。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的的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发现,DNA 分子可以作为存储系统的基础,能够存储所有的数字信息。整个世界的数字信息,大约 9L 的 DNA 即可能够存储完,这也就是不到两斤白酒的量。想想将来一顿饭下来,干掉了世界的所有信息,也是醉了。

DNA 不仅存储量惊人,而且保存时间也很长,保鲜个一千年应该不成问题。另外还解决了现有存储的一个致命缺点,安全性。

科学家发现比钻石更硬的物质

迄今钻石一直是现知最硬的物质,不过最近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比钻石还要硬。

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新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他们称之为「Q-carbon」,比钻石还要硬。研究发表在了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埃博拉疫情虽已过去,但问题仍在

Laura Skrip, a Yale student, in the apartment where she was quarantined after returning from Liberia in October 2014. She had not worked with Ebola patients, but state-imposed restrictions for health workers and other people often exceeded federal guidelines. CreditChristopher Capozziell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埃博拉疫情虽然已经消退,但是在美国卫生工作者和他们的家庭正面临在如何处理后续结果的问题。

一位美国的医护人员,从利比里亚回国后出现了发热,最后被证实是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而该医护人员声称并未接触过埃博垃患者。

虽然现在研究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在未出现症状前是没有传染性的。但是美国的疾控中心推荐如果以前去过埃博拉人员,需要密切观察,限制其活动范围。

行为艺术家吸尘百日制「北京雾霾砖」

11月15日,艺术家「坚果兄弟」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附近吸尘。当时,他将北京的污染制作成砖块的计划进行到了第87天。

几天来,北京一直笼罩在褐灰色的混浊雾霾之中,而行为艺术家「坚果兄弟」却因此可用空气中的刺鼻污染制造出一个坚实的东西:他用收集到的污染物制造了一块砖。

坚果兄弟用了100天的时间,拖着一个工业吸尘器,在中国首都的地标性建筑物附近从大气中吸尘。现在,他把收集到的灰色粘稠物与红色的粘土混合起来,制造了北京空气问题的一个虽小、但强有力的象征。

  • 本博客文章如未特别说明,皆为本站原创,默认采用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协议
  •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